第1176章 安全实验与事故原因(1 / 2)
福明的算盘打得不错,眼下就有一期培训,不过针对的并不是在张恒这样刚入职的新人,而是核电站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老人,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进修班,进入名单中的人在培训结束后更容易得到提拔。
福明并没有跟张恒所在部门的总工程师打招呼,然而等他拿到报上来的名单时却发现伊万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福明大吃了一惊,找来人一问却又有些哭笑不得,他没想到自己没提这件事,但是张恒却直接找到了部门的领导,之后扯起了他的虎皮,他在面试上为张恒说话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而且之后他又和张恒私下聊过。
福明本来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拉拢人心,但是没想到反而被张恒给利用了,而且后者甚至都没怎么说死,只是暗示了一下,部门负责人就把他的名字给加进去了,毕竟福明作为核电站运行部的总工程师,没有部门想要得罪他。
即便是平时看不太惯他的人,也不会想在这种小事上跟他作对,一个培训名额而已,甚至时候都没人来向他邀功。这也是为什么福明直到拿到名单才知道张恒在上面。
不过这份名单最终还需要经过他的批准。福明的钢笔在伊万的名字上停了片刻,最终还是移到了右下角,写下了同意两个字,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尽管福明对于张恒的自作主张有些不满,但是他招揽张恒的心思并没有改变,不打招呼是一回事儿,主动划掉张恒的名字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会将张恒完全逼到他的对立面那里。所以福明最终还是捏着鼻子把这事儿认了下来。
事实证明经过黑帆海盗岛洗礼过的张恒,应付区区一个核电站里的那点派系斗争,简直不要太轻松,就算有十个福明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张恒只花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把相关的物理知识,反应堆的设计图和设计原理,乃至整个核电站的所有设备线路全部弄清楚了,而且在切尔诺贝利的第二年他还拿到了福明设计的安全实验计划书,甚至还围观了第一次安全实验的失败。
而白天他在核电站上班,晚上回到住处还会跟招待员小姐继续学习俄语以及乌克兰语,另外,张恒还抽空去基辅的医院做了两次复查,大概是因为他足够年轻力壮,至少就目前看来,身体恢复的还挺不错,也没有检查到有恶性肿瘤。
而在张恒将乌克兰语也练习到可以正常交流的水平后,他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语言精通技能终于从lv2升级到了lv3。至此,包母语在内,张恒已经有十一门语言达到了可以日常交流的水准。
而且这次平行副本还让他又收获得了一个核工程学的技能,现在是lv2级别,当然张恒最大的收获还是搞清楚了福明的安全实验和反应堆的设计究竟有哪些缺陷。
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使用的压水堆,rbk在设计之初就存在有天然的缺陷,它以牺牲了一部分安全性为代价换来了更快的建造速度与更低的运行费用,无需停堆即可换料,还能生产军用钚等优点。
以当时人的眼光,硬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大概就是rbk反应堆排放物的放射性稍大了一些,没有vver型压水堆来的清洁。
但实际上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控制棒的设计,之前佳特洛夫也曾经说过控制棒是用来调节核裂变反应的,因为组成控制棒的硼能够吸收中子,也就能降低反应堆的功率,但问题是控制棒的下端还有一小段石墨,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的作用恰好和硼相反,是用来将快中子减速成慢中子从而提高反应堆功率的。
当然,早前的设计者之所以这么设计不是为了让反应堆的运行人员感受反转带来的“惊喜”的,底端的石墨也有它的作用,因为石墨堆对中子显著的减速效果,可以适当的降低铀燃料的纯度,从而节约成本。
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低丰度的铀燃料在反应时不够稳定,尤其是在反应堆低功率运行的时候,这时候控制棒下端的石墨就能发挥作用了,可以让反应堆变得更好的控制。
但是这种设计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当控制棒被完全抽出反应堆,之后再插回的时候,先接触堆芯的是石墨而不是硼,这时候的反应功率不但不会降低反而还会升高,虽然整个过程的时间很短。
而让张恒感到惊讶的是根据他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发生之前,已经有其他的核电站发现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后功率先升再降的问题,并且上报给了有关部门,但是因为并未引发什么安全事故,也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要承认rbk反应堆的设计者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安全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堆芯必须要保证至少28到30根控制棒是插入状态。
除此之外,反应堆还配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当反应堆内空泡系数升高的时候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水箱会立刻打开,注入反应堆中,不过福明为了防止冷却水进入高温反应堆,造成热冲击,在实验中将这个在关键时刻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