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1 / 3)

她招收的兵马太多了。

别说县,就是一个郡的兵力也未必有六千人啊,但赵含章她就管着一个小破县,她就敢把那征兵令用了一遍再用一遍。

洗漱好坐在床边的王氏也在和青姑说,“今儿你看见了吧,她们都讨好我呢。”

青姑把被子掀开,服侍王氏躺下,笑道:“娘子都来回说了八遍了,看到了,看到了,她们都在奉承娘子呢。”

王氏躺在枕头上,双手交叠放在被子上,睁眼看着头上的帐子道:“真是神奇,以前公爹当着族长,还是中书令,在族中的威望无人敢犯,但他们就是不怕,该嫌弃我,还是嫌弃我,私底下不知骂了我多少回。”

“结果三娘出了两次兵,他们竟然就不记得我克夫克子了,”王氏说到这里眼眶微红,伸手擦了擦眼角。

青姑跪在脚踏上,伸手握住她的手,低声安抚道:“娘子别听他们胡言,什么克夫克子,那都是他们嫉妒您才那么乱说的。”

“您和郎君琴瑟和鸣,三娘生得聪慧,二郎生得健康,这全族上下有几家比得上您这样的好福气?”青姑道:“就是郎君,那也是生病,不与您相干,他走的时候劝您的话您都忘了不成?”

“什么克夫克子的话,您趁早都忘了,要我说,他们就是欺软怕硬,以前郎主不管这些事,所以他们有恃无恐,现在三娘出息了,他们就有所顾忌了。”

王氏点点头,将眼泪擦干,小声问道:“你说我是不是得搬回来帮帮三娘啊。”

她道:“我在上蔡什么也做不了,回来这里还能替三娘看顾一下,万一族里有什么消息,我也能及时告诉她。”

青姑笑道:“娘子能有这想法自然好,但娘子心疼三娘,三娘也心疼娘子呢,她怎舍得让您回坞堡受气?”

王氏道:“我本来也没想回来的,但看今日她们的态度,以后我应该不会再无辜受气了。”

青姑心领神会,所谓衣锦还乡,现在三娘如此出息,族中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王氏要是不回来感悟一下,岂不是锦衣夜行?

主仆两个对视一眼,当即拍板,“就这么决定了,我留下来帮三娘!”

青姑自然高兴,重新给王氏盖好被子,“娘子今晚睡个好觉,明儿一早再告诉三娘这个好消息。”

她道:“要是知道娘子您就留在西平陪他们,三娘和二郎一定很高兴。”

王氏应下,闭上眼睛要睡觉,但不一会儿又睁开,翻了一个身,侧身看青姑,“我睡不着,要不你上来陪我睡吧。”

青姑也不推辞,主仆两个从小一块儿长大,没少一块儿睡。

于是青姑脱掉鞋子上床。

王氏给她让了一个位置,唉唉叹道:“其他人对我态度变好也就算了,怎么五叔也对我比以前更好了一些?”

青姑笑道:“或许是不想三娘为难吧。”

赵淞的确是这么想的。

赵铭想到今天赵含章急哄哄的回来接王氏的样子,在书房议事到末尾时就忍不住提了一句,“阿父,该约束一下族中,似高僧高道之类的语言以后不要再说了,免得族人之间生隙。”

心疼

赵淞:“你直接说王氏的事便是,何必拐弯抹角的?”

赵铭:“父亲领悟便好,您和七叔对王氏一直不假辞色……”

赵淞就冷哼一声打断他的话,“虽然我态度好了,可不代表王氏命格不好的事就不存在,我这样做不过是不想三娘为难。”

他道:“现在三娘是大房一脉和西平县的主事人,王氏是她母亲,有那样的名声对她颇有影响。”

赵铭:“……原来您知道啊,那您怎么就不想想,三娘若没有现在的建树,王氏那样的名声对她和二郎的影响只会更恶劣。”

赵淞就发火,“我难道不知道吗?可难道我连好恶都不能有了吗?她命格不好是不是事实?”

赵铭:“不是!”

赵淞没想到他们在基础认识上就有分歧,气得轰他,“我不与你说,不信你去问你七叔,那高僧的批断没有问题,且灵得很,附近几县好几家都受过他点拨。”

赵铭:“七叔还说要给大伯殉葬活人呢,这样荒唐人相信的事阿父你为什么也如此坚信?”

赵淞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气恼道:“我对事不对人。”

“那我们就事论事,当年……”

“你闭嘴,”赵淞突然暴喝一声,打断他的话,“我不听你的歪理,给我滚出去。”

赵铭:“分明是您知道辩不过我,所以不准我开口……”

赵铭最后被赵淞用一卷竹简给拍出去了。

拍完赵淞又心疼的跑去把竹简捡回来,小心翼翼的给摆弄好。

赵含章昨天没空去见赵淞,所以决定今天用过早饭后去见。

一大清早,天才微微亮,赵含章和傅庭涵便领着赵二郎出了坞堡,沿着庄园里的大道跑起来。

赵二郎跑得快,见姐姐和姐夫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