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嫁 第70节(1 / 3)

姜若皎由着他闹腾了一会儿,才和他说起选择清平县的原因。

其他县受灾没那么严重,秧苗没有全面旱死,补种起来挺容易,很多人可能不太愿意换新粮种。

百姓一年到头就等着秋天的收成下锅,哪里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

就算太子表示愿意兜底,他们心里也不一定会乐意,甚至会生出许多怨懑来。

清平县受灾最严重,且那地方本来就旱地多、河流少,种其他作物产量也不高。

姜若皎道:“在这个地方改种苞米,百姓应该会比较配合。而且要是连这个地方都能种出来,那回头留些种子去别处试种肯定也有很不错的效果。”

太子殿下听姜若皎这么一分析,顿时知道自己错怪姜若皎了。他越发佩服姜若皎的脑子:“我也看了父皇那边给的邸报,怎么看不出这么多东西?”

姜若皎道:“你往后多找些看得出来的人,多听听他们的建议,不也等于你能看出来了?”

太子殿下直点头。

他现在也读过些史书了,姜若皎讲的这个就是“善将将”和“善将兵”了,他不必什么都会,只要善用底下的聪明人,自然就可以胜任太子这个位置。

太子殿下喜滋滋地说道:“父皇也是这样想的,他看我我犹豫着不知要不要去赈灾,就叫我回来与你商量!”

姜若皎听了这话没和太子殿下一样沾沾自喜,现在开泰帝刚掌大权,要做的事太多,对于看得上眼的人他都会提拔起来重用。

她几次在开泰帝和太妃面前开口说出自己的建议,为的就是争取这样的机会。

她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只是觉得自己既然有能力去做,那就应当试试看。

现在事情固然按着她的意愿在走,日后却还不知会如何。

远的不说,只说他们在鹤庆书院的同窗们就不全是认同她参与东宫事务的,哪怕眼下他们还没有把这种不认同明明白白地摆出来。

比如杨峰清就会在她作为主导的时候缄默不语。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不赞同。

姜若皎有时也觉得自己这种思虑甚多的性格与太子走不到最后,不过事已至此,她也不会徘徊不前。

要是有朝一日他们当真闹到反目成仇的话,她大可以拿出他们婚前签下的契书远离京城游山玩水去。

天下之大,她穷尽一生也无法游遍。

就算那些熟知的名山大川都走完了,还有万子兴他们口中浩瀚无边的汪洋大海与外邦诸国。

不管选什么活法,都尽力而为就是了。

姜若皎转头回亲了太子殿下一口,抿唇浅笑道:“你什么都听我的,要是将来我把你卖了,你肯定还要帮我数钱。”

太子殿下不服气了:“我这样俊秀的丈夫,是用钱能买走的吗?你少说也得问他们要几座城池吧?”

姜若皎道:“你说得对,那到时你给我量地。”

太子殿下哼哼两声,笃定地说道:“你才舍不得卖掉我!”

两人把去赈灾的事商量好了,手拉手跑去和开泰帝说出自己的决定。

不想正碰上开泰帝和楚王在吃酒。

楚王是个好读书的,喝酒都是小杯小杯地喝,弄得开泰帝这个常年在军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大老粗很不适应。

他听人说太子小两口过来了,命人给两人送上碗筷和酒杯,也坐下与楚王这位皇叔聊聊天。

开泰帝自己是以藩王身份登的基,对朝臣提出的削藩政策自然也是认同的,不过他觉得该削藩削的是不服管的藩,而不是一视同仁一刀给切了。

像楚王就还不错,学问不差,品行又好,即便是自己去参加举试也是能出头的,用不着把人一压到底。

开泰帝道:“你来得正好,我正与你楚王叔在商量藩王们的事,你们也听听看。”他让姜若皎两人落座,说出自己的打算来,“藩王不给兵不给权,这点是朝臣们一致赞同的,不过也不能把我们寇家子弟的出路全堵了,所以我的想法是皇家子弟之中有出息的还是可以提拔起来任用的,往后他们同样可以参加文举或武举入朝为官。”

姜若皎听了不由多看了楚王一眼,见楚王仍是那副文质彬彬、温和守礼的模样便收回了目光。

她发现开泰帝和太子殿下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比如这气人的功夫就很了不得。

和藩王本人讨论削藩事宜,简直就像是东家找上雇佣的伙计说“接下来我要扣你工钱你觉得怎么扣比较适合来吧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受得了?

开泰帝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与姜若皎两人讲完了,还问太子有什么看法。

开泰帝敢问,太子殿下也敢说,还说得头头是道:“儿臣觉得挺好的,咱老寇家的子孙后代也得靠自己出头才适合!要不然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就给片封地让他管,把百姓折腾得民不聊生还敢怒不敢言,那不是糟蹋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