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北国危机(1 / 3)
转眼又是几天。在一片纷扰中,一个来自栖霞之国‘抵抗区’的声音,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大洋集团收购了栖霞之国的工商业管理署,而管理署上次发行的战争债券,也全都转移到了大洋集团这边。
大洋集团总裁张浩发表公开讲话:所有的债务,一力承担。不管当初购买债券的人是否离开了栖霞之国,大洋集团都承认其债券。
但是张浩的演讲还有一个小小的补充:鉴于离开栖霞之国人难以查询、且路途不平,因此大洋集团只认债券不认人。只有栖霞之国内部的债券,必须本人亲自来兑换;或者是直系亲属。
这一条就有点狠了。只认债券不认人——谁管你这债券是怎么来的,上面染了多少血。
最后张浩甚至想将购买过债券的名单挂出来;但想了想还是没有这样做。真这样做了,对自己的计划是有些挂碍的。
宣布‘只认债券不认人’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还要将名单挂出来,那就太得罪人了——这比赖账还让人厌恶。
张浩担心的不是别人的厌恶,而是担心影响自己的荣誉、信誉。想要建立银行,最重要的就是荣誉、信誉方面的隐形财富。这隐形的财富很珍贵,却也很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毁掉、且难以恢复。
为此,张浩不得不小心谨慎的行事。
况且占领区的家族,也并不全都投靠了晋阳之国。如果将名单挂出来,就太让人寒心了。
其实对张浩、对大洋集团来说,工商业管理署的对外债券,并不多。当初大洋集团在丹药上,就购买了约两百万债券。加上火炮、玄铁等等,差不多三百万的样子。
剩下的一百五十万当中,至少还有五十到六十万,留在在现在的‘抵抗区’;剩下的才留在‘占领区’约八十万到九十万之间。
这些债券,对于现在的大洋集团来说,并不是多大的事情。而且债券最少都是一年期的。一年以后,毛毛雨啦。
之后的战争中,这债券说不定就会通过战争手段流回张浩那边呢。
还有,为了债券、股份而建立的交易大厅,也正式完工。在坊市的边缘位置,大洋集团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建筑,用来作为股票、债券的交易中心。
暂时这里交易的股票并不多,而且只支持内部交易,也就是大洋集团的、炼器公会的、玄铁工厂的。股票价格倒是很高,已经有一开始价格的两三倍之多,但依旧极少有人出售。之前有几个脑袋发热的出售后,已经后悔的以头抢地。
还有就是债券。目前债券就只有先前工商业管理署发行的债券。如果有人想提前出掉手中的债券,这里也可以交易。但提前交易的,显然得不到债券上应有的利润。
好在,在张浩的强势指导下,这里出售的债券交易价格,都是在面额价值以上。张浩不允许债券的价格降到面额值之下。这是为以后的银行信誉做根基。
别人虽然不太理解张浩的行动,却也支持。过去这么长时间以来,张浩已经赢得了尊重。至少在张浩的引导下,在整个栖霞之国战乱的环境下,大洋集团竟然还能获得利润和发展。
外界对于大洋集团、对于张浩的关注也不少。大洋集团这个民间的商业集团,竟然能收购一个国家的部门,还要承担一个部门的所有债务,却也引起了极大地反响。
事情还能这么操作啊?
不过在大家关注这些的时候,张浩却在愁眉苦脸——‘银行’这个名字,大约是不适合修行世界的。张浩尝试以修行世界的目光观察,‘银行’这个名字颇有一点恶俗的感觉。
银子那里比得上精金哦。
“银行”这个词,在这个世界或许还比不上‘钱庄’两个字来的通俗。
“这个世界的银行,应该用什么名字呢?”张浩无聊的翻过一页文件。文件是关于占领区的情报信息等。张浩现在毕竟兼任了国家商务部部长的职位,还是要关心一下国家政治的。
但老实说,张浩对于国家政治这些东西,真没兴趣。在张浩看来,国家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那都是:穷病!
其实一个国家就如同树木,只要能保持成长,问题就不大。一旦停止成长、甚至倒退,问题就多了。
但刘欣雨也有些手段,她却是趁这个机会,将国家中的糟粕都“挤了出来”。现在的栖霞之国,就像是一只蜷缩起来的龙虾,正在排毒当中、蜕壳。
“专利、商业法、税收、补贴、扶持……还有重建工作、工商业引导和刺激计划……哦……”张浩揉了揉眉头,好几天没睡懒觉了,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啊。
张浩还在头痛,就听到敲门声,许杰进来了。要与张浩讨论专利法。
对于许杰,张浩还是有些意见的,这家伙真有点……不留情啊。
比如现在,讨论专利法律的过程中,这家伙就不断用怀疑的眼神看向张浩:其中某些法律,是否有私心?听说大洋集团如此如此……
讨论到中午,张浩终于忍无可忍,拍着桌子将这个混蛋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