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节(1 / 2)
写得比较好的一篇,怎么看怎么熟悉。
路菲菲:“莫小意,这篇是你写的吗?”
莫小意:“这也被你发现了?”
路菲菲:“你的文风个性过于鲜明了,想假装不认识都做不到。”
莫小意写的方向是这些东西活了,但并不是在某家店里或是某个人家里待着,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比如越王勾践剑是公司采购,吴王夫差予是另一家公司的采购。为了看中的同一款产品的代理权,而使尽手段。
九龙杯是基金销售经理,谈笑间,忽悠人签单。
和氏璧是人力资源部经理,专业在浩如烟海的简历里找出适用的人才。
……
流失在海外的几个,就是签了天价违约金合同的艺人,想回来,回不来,赔不起钱。
同人画圈有段风坐镇,随便一画,就是精品,好些人私信问他能不能约稿,有人开价单人彩稿八千块一张。
段风细问,买家未成年,当即拒了。
路菲菲又联合了几家网络文学平台,一起做一次文物相关的征文活动。
文物是主角的灵异神怪风可以,文物是故事主线的都市鉴宝风也可以。
只要不提盗墓,大多数能发挥的方向都没有问题。
趁着热度起来,路菲菲宣布要拍成剧。
剧本的大纲基本定了,也去申请了剧本备案。
能上星最好,实在上不了星,就在视频平台当网络剧播。
尽量多拉几家博物馆参与,最好还能申请去博物馆里面那些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拍摄,噱头拉满。
就在路菲菲琢磨着怎么能借选演员的机会,让文物拟人的热度稳住的时候,忽然,出了一件大事。
法国一家博物馆在盘点的时候发现,他们那号称严防死守的仓库少东西了,装在仓库里的一些来自中国的文物,不翼而飞。
连着查了好几天的监控,根本就没有任何结果。
一家出了这么件事,其他博物馆也忙着自查,从大英博物馆到凡尔赛宫,或多或少都被偷了一些。
只有一家博物馆的监控抓到了小偷的踪迹,早上六点,小偷在博物馆里忙碌,七分钟的时间,二十二件藏品就此消失。
这些新闻都仅在国外媒体上流传,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
路菲菲没事也不会去搜国外的社会新闻。
她收到了一封邮件,是康奈尔发来的,他发了一些拍自当地报纸的照片。
这些媒体除了报道新闻之外,还发出了一个疑问:“这么大规模的盗窃,一定是为了拿去卖,那么,是谁在下订单。”
有一个美国人分析:“被偷的东西全都是中国艺术品和古董。
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自鸦片战争开始之后,从中国抢来的文物。
普通小偷哪有那么利落的身手,好像对馆内的地形和所有防盗设施都了然于胸,肯定是精密谋划过的。
有趣,史上最大胆的艺术犯罪浪潮背后的主使人不言自明,只能是在一百多年前没有看守好自己东西的主人。
毫无疑问,这批珍宝,必将回到中国。”
新世界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根本停不下来。
这个设想,被转载了几道之后,就已经变成了“据知情人士分析”“有关人士表示”,俨然就经过认证的真事了。
这些外国媒体为自己论点提供的证据是最近国内的希望文物回家的声音,其中不乏语言激烈,比如“无论外国偷走了中国的什么,总有一天,我们要把它们夺回来。”
再把发言时间和失窃时间特别勾画一下,时间挨得相当近,几乎就是周一说要把中国失窃的文物偷回来,周二就真的被偷了。
得到消息的不仅仅是路菲菲,还有许多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看着报纸上的消息,快被气死,把新闻全部截下来,翻译成中文,发到中文平台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文物在一百多年前被偷走已经很生气了,结果现在还倒打一耙,说是中国人偷了放在外国博物馆里的文物。
那些贴子下面一片群情激奋:“贼喊捉贼。”
“要是真的就好了!”
“下次什么时候再去,记得叫我。”
“虽然我不认识偷东西的人,不过干得漂亮。”
还有人说:“啊对,就是我偷的,怎么了?你们要不再偷回来?”
这条评论下面一片叫好,还有附和的:“对,还有我!现在不是一百年前了!你们敢踏进中国领土一步,我就弄死你们。”
路菲菲看着这些评论,十分无语。
她一向对这种莫名其妙充大头的行为不能理解。
她跟以前同事小群里的人吐槽:“不理解拼命说是自己偷的人是图什么,见过抢财宝的,没见过抢着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的。”
同事a表示:“哎,无所谓啊,射雕里面郭靖说是黄药师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