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0)(2 / 3)

确实渴了,慕汐端了茶过来,也不推脱,直接一饮而尽,才将肃北的事缓缓道来。

三个月前,肃北就少有下雨,但那个时候,偶尔还会下一点,肃北一向如此,臣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月前,肃北开始出现连续的大晴天,一个月来,一滴雨都没下,庄稼耐不住旱接连枯死,肃北百姓缺粮,臣别无他法,只能一边挪出一部分军粮给百姓救急,一边给朝廷递了折子,希望能得到一二救助。

肃北是大桓北部的重要关隘,如果没有肃北军常年驻守,游牧民族想要入侵大桓轻而易举。

但肃北的生活环境很恶劣,雨水稀少,常年干旱,若不是那里驻扎着肃北军,朝廷每年都会拨一批物资过去,普通老百姓很难生存下来。

朕没有收到你上书的折子。商君凛声音发冷。

这道请求赈灾的折子如今在哪,没有人知道。

臣也是猜到折子可能没送到,才快马加鞭赶回来,臣无召归京,自愿受罚!荀朝自商君凛还未登基时就跟在他身边,自然知道商君凛不可能不管肃北,他等了那么多天没等到朝廷的回信,只有一个可能。

他的折子没有送到商君凛手里。

事急从权,朕会安排人去肃北,你先下去休息。商君凛敲了敲石桌。

这是他思考时的动作。

荀朝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被问罪的准备,他的心腹也再三劝阻他,不要冒险,如果他的折子到了陛下手里,这边却没什么动静,他的结果只会是有去无回。

荀朝当然知道,他是等得起,可肃北等不起,肃北军和肃北的百姓都等不起。

他将一直揣在怀里的折子拿出来:肃北的受灾情况臣都写在上面了。

孟公公接了折子呈到商君凛面前。

朕知道了,孟常,带荀大人去西院,今日的事不要外传。

奴领命。

陛下怎么看?沈郁前世这个时间不在京城,又生了场大病,对这个夏天发生的事知道的不多,至于他死后看到的那本书,全是以沈清然视角写的,关于这段时间的描述也只有在宫里被欺负。

荀朝不会拿这种事骗人,不止荀朝,朕也没收到肃北任何其他官员的折子,看来肃北内部出了大问题。

若是肃北内部官员出了问题,这件事就不单单是赈灾那么简单了。

朕会让隐龙卫去查,具体的,等隐龙卫回来再决定。

商君凛翻开折子,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肃北的灾情比想象中更严重。

饿殍遍地、易子而食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商君凛看的时候抱着沈郁,沈郁正好也看到了折子上的描述,荀朝写折子的时候并没有代入多少个人情绪,尽量平铺直叙,只有在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泄露一丝情绪。

也正是这压到极致才泄露出来的情绪,更能触动人心。

陛下,先安排赈灾的事吧。不然,不等敌人打过来,肃北就要不攻自破了。

商君凛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将脑袋搁在沈郁肩膀上,偏头用脸蹭了蹭沈郁的:朕本来还想和你在这边好好玩几天的

发生了这样的事,肯定要立刻回宫,在行宫,终究是有诸多不方便之处。

只要同陛下一起,在哪都是一样的。沈郁回蹭他。

当晚,商君凛就下令提前回京,众大臣也知道了肃北的事,用最快的时间收拾好自己的物品。

第二天一早,浩浩荡荡的队伍加快速度返回京城。

沈郁坐在马车里,掀起车帘往外看,他们只在行宫住了二十天,现在回去,京城还很热。

下了山,温度渐渐升高,沈郁换了薄衫,还在马车里放了一小盆冰,依然觉得热的厉害。

八月上旬,算是京城最热的时间段之一了。

本来他们会在行宫待到八月下旬,等京城不那么热再回来,计划赶不上变化,肃北出了那样大的事,只能提前回京。

大臣们不敢有丝毫怨言,他们都清楚肃北的重要性,比起一时的享受,他们当然更想要长久的安定。

先帝在位时的动荡局面,他们可一点都不想再经历了。

京城早早得到了消息,户部根据商君凛的旨意准备赈灾物资,等大部队回到京城,户部已经打理好了一切。

别看户部尚书在工部尚书要钱时抠的不行,在面对赈灾这种事时,花再多银子也不会有二话。

商君凛召朝臣议事,沈郁回了玉璋宫。

即使主人不在,玉璋宫里一切还是和之前一样,沈郁看了看长势良好的几盆花,坐到窗边。

前世也发生了这样的事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那本书里对沈清然在皇宫的事都是一笔带过,沈郁只能一遍遍回想前世的记忆。

大病初愈已经是九月后了,据说暴君又乱杀了很多大臣,在民间的名声又跌一步,再之前呢?记忆像是被蒙了一层雾,怎么都看不清。

公子,要尝尝小厨房做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